为深入贯彻落实《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》、《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的通知》和《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(试行)的通知》系列文件精神,推动我市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,奋力打造全国“两业融合”县域标杆,加快书写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答卷,特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一、总体要求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瞄准数字经济“新赛道”“主赛道”,牢牢把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融互促关系,持续深化“创新张家港”建设,调高、调轻、调优产业结构,围绕“4+4”重点产业链打通要素流通堵点,撬动高端资源要素集聚,高水平培育构建具有张家港特质的高质量发展新体系,探索新兴服务业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新路径。
二、发展目标
紧扣苏州市政府确定的新兴服务业12个重点领域,将上级政策导向与我市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,围绕“453”重点任务,做优“数字物流、数字信息、绿色低碳和科技服务”四大重点,培育“金融服务、现代商贸、旅游康养、数字文化和设计服务”五大特色,补齐“商务中介、检验检测认证和人力资源”三类短板。到2025年,全市规上新兴服务业重点领域营收规模突破1000亿元,培育市级以上新兴服务业创新领军企业6家,树立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典型6家,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4家,提标升级2个新兴服务业创新集聚区,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做优四大重点
1.数字物流
重点任务:启动沪通铁路张家港北站公铁水联运配套物流园区规划建设,全面提升汽车整车进口口岸、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、保税区进口消费品市场等6大集聚区。强化物贸总部、结算中心、供应链管理中心等高能级市场主体引培和中小微物流企业培育,构建钢铁、化工品、粮油、纺织、进口消费品、进口汽车、木材等6大供应链管理中心及其生态体系。推动数智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,加快中国内河航运物流智慧平台、张家港电子口岸等智慧化载体平台,引培一批数字化仓储示范企业和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制造企业,提升物流精准溯源、归集、分拨配送水平。积极发展多式联运、冷链物流、精益物流、第四方物流、无接触配送、应急保供物流、物流大数据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,拓展物流金融、培训、总部等衍生经济和枢纽经济。
2025目标:数字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12%;规上物流服务行业营收增速达15%,年营收超10亿元物流企业达15家,累计建成省级物流示范载体3家,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物流标杆园区、码头、数字仓库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交通局)。
2.数字信息
重点任务:聚焦工业软件、信息服务外包、工业互联网、数字内容、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,引培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平台企业。高标准建设京东长三角智能产业基地、张家港软件(动漫)产业园和腾讯云(张家港)工业云基地,加快建立工业、大宗商品、政务大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中心,鼓励沙钢、澳洋、华芳等龙头企业牵头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。面向智能化制造、网络化协同、个性化定制、服务化延伸、数字化管理、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,着力引培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。加快5G、下一代互联网、量子通信的组网建设和城市大脑、云计算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。促进市政公共设施数字化升级,率先在交通、金融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部署一批数字信息融合应用示范场景,加快“数字港口”和数字围网建设,实现港口智能化。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,加强跨部门、跨区域、跨层级数据流通与治理,探索执行数据资源产权、交易流通、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、标准规范和交易规则。
2025目标:集聚数字信息领域重点企业16家以上,遴选一批市级典型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,力争在省级以上数字信息示范载体打造上实现突破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大数据局、市交通局、市金融监管局)。
3.绿色低碳
重点任务:围绕机电系统节能、工业余热利用、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,推广能源运营服务和物联网能效管控服务,重点发展节能咨询、诊断、设计、装备采购、合同能源管理、监测审核认证等行业和业态模式,集聚碳中和、氢能、燃料电池、智能电网相关研究机构和人才,搭建节能共性技术、人才培训、检验监测、测试实验等公共服务平台,在落实国家“双碳战略”上走在前列。重点发展环保咨询、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工程监理、环境监测治理及信息化、烟气脱硫脱硝、污染防治设施运维等环保服务和绿色认证、生态环境修复、排污权交易、环境信用评价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环保服务。鼓励环保服务机构通过第三方治理、环保服务总承包、环保管家、委托运营等创新模式提供服务。以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龙头,探索建立再生资源交易、咨询、中介、金融和技术研发平台,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、再生金属、家用电器、电子信息等再制造技术,集聚一批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、咨询服务、推广应用机构,推进工业固废再制造回收、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循环化利用、农林剩余物回收系统建设,打造长三角再制造产业高地。
2025目标: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8.5%,一批绿色工厂、绿色产品、绿色工业园区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示范(牵头单位:张家港生态环境局、市发改委)。
4.科技服务
重点任务:依托钢铁、化工、新能源、半导体等特色优势产业,招引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,支持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来港转化。鼓励企业在外设立“飞地型”研发机构。实施“青博荟”企业科技顾问引进计划。全力创建张家港国家级高新区,加快张家港市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、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建设,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乡镇。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针对前沿技术、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。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、南沿江科创走廊,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、科技文献、科学数据等共建共享,引培一批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,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、科技金融、研发服务、科技咨询、科技孵化五位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。建设张家港市“互联网+”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,加强知识产权金融信息、咨询交易、法律援助、宣传培训等服务。推动审协江苏中心张家港市专利特派员工作站实体化运行,进一步拓展专利特派员驻点服务范围和内容。落实《张家港市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》中知识产权相关政策,引培高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。
2025目标:科技服务业收入达120亿元,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0亿元(牵头单位:市科技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。
(二)培育五大特色
1.金融服务
重点任务:积极对接上海金融服务功能扩散,鼓励银行、证券、保险等金融机构分设各类金融事业部和分支机构,支持大型企业发起设立各类金融机构,推动保税科技与上海清算所在大宗商品期现联动等领域合作;支持小额贷款公司、融资担保机构、融资租赁公司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做精做细做强;引培各类股权投资机构。积极布局数字人民币、金融区块链、物联网金融、金融科技等金融前沿领域。持续优化港城上市通服务,规范和加快天使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偿工作,鼓励更多基金投资本地创新创业企业,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、公司债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。探索开展投贷联动,通过创新合作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套餐。做强“港城合伙人”金融品牌,提升产业、企业、人才、资本要素跨领域、跨区域、跨行业聚合成效。持续提升张家港基金品牌力,围绕“4+4”产业链组建相关子基金,强化资本招商优势。促进科技保险及相关再保险业务发展,加快发展创新型绿色保险产品。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上下游产业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。
2025目标:金融业增加值达330亿元,占GDP8.6%以上,集聚金融科技(数字金融)企业超20家(牵头单位:市金融监管局、人民银行张家港支行、苏州银保监分局张家港监管组)。
2.现代商贸
重点任务:引导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集群加快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,放大汽车等进口消费品交易市场品牌效应,建设区域性进出口商品分销体系,打造长三角进口特色消费品物贸高地。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体验式购物中心、精品店、大中型外贸商品折扣中心、工厂店、新零售超市,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发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消费场景。引培一批智慧商贸平台和网红直播机构,对接短视频、直播、社交电商、跨境电商等全渠道流量平台,打造智慧商圈,推动商贸业高端化、多元化、智慧化发展。超前布局高铁商务区、城际上盖等枢纽型、地标型商业功能区,提升老城区特色商业街和大型综合商场配套设施,完善临港市域副中心、片区中心镇的商贸功能。加快社区商业中心建设,鼓励在乡村开设便民连锁经营网点,强化城乡商业网点功能布局和资源整合。
2025目标: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20亿元,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亿元,品牌首店、旗舰店或功能首店达100家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)。
3.旅游康养
重点任务:推进工业和旅游融合,塑造全国知名工业旅游品牌。持续提升江海交汇乡村旅游品牌含金量,推动科技、文化赋能乡村旅游,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,擦亮特色田园乡村旅游品牌。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元宇宙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,全面推进智慧旅游。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,积极开展“社区+物业+养老”服务。发展医疗养老联合体,实现健康管理、疾病诊疗、康复护理、生活照料等服务有机衔接。探索“康养+互联网”模式,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。加快建设康复医院、护理院等医疗服务机构,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住宅小区延伸。
2025目标:旅游总收入达158亿元,养老机构总床位达10428张(牵头单位:市文体广旅局、市民政局、市卫生健康委)。
4.数字文化
重点任务:推动人工智能、元宇宙、5G+8K、AR/VR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在文化内容制作和文化项目建设中的应用,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场景。鼓励对张家港文化典籍、艺术品、文物、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出版发行,全面推进张家港文旅数字化建设。打造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,以信息软件开发、网络视听、数字孪生等领域为重点,定向引培引培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,力争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。深度挖掘本地长江文化特色亮点,弘扬长江文化价值。鼓励引导文博单位、景区景点、文化园区、商业街区等利用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发数字展馆、虚拟景区等线上体验产品,提升旅游演艺、线下娱乐数字化水平。
2025目标: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占比不低于40%,数字文化产业营收每年增长12%(牵头单位:市文体广旅局、市文旅集团)。
5.设计服务
鼓励钢铁、家居、机电、服装、纺织等制造企业设立独立设计中心,积极招引工业设计企业和项目,努力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。大力发展数字内容设计,积极在建筑规划设计、包装印刷设计、广告设计、家具设计、珠宝设计、服装设计、风景园林设计等领域探索新增长点。拓宽设计人才引培渠道,集聚一批设计大师、设计人才。
2025目标:每年新增市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家以上,规上专业设计类企业营收每年增长12%以上(牵头单位:市工信局、市文体广旅局、市资规局、市住建局、市教育局)。
(三)补齐三类短板
1.商务中介
重点任务:聚焦战略规划、管理咨询、营销策划等咨询服务,大力发展法律、财税、审计、评估、专业代理、品牌服务等商务中介服务业,推动一批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落户,打造一批星级楼宇、特色楼宇、亿元楼宇,为“4+4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。鼓励本土龙头企业发展综合型总部、“专精特新”旗舰型总部,积极吸引跨国公司、瞪羚企业、独角兽企业的长三角第二总部、功能总部、“微总部”或“准总部”落户,大力集聚苏南沿江、苏北沿海地区民企的地区总部、研发中心、结算中心、配送中心和数据中心。
2025目标:在港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(含分所)1~2家,律师事务所数量达30家,累计认定苏州市级总部企业30家以上(牵头单位:市司法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)。
2.检验检测认证
重点任务:瞄准“4+4”产业链及相关行业性检验检测认证需求,建设一批区域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,培育一批本地优质机构,形成关键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圈。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,加强标准、检验、检测、认证、计量、溯源、品牌建设等能力建设,提升全产业链、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。
2025目标: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累计认定数50家以上,建成各类检验检测省级以上中心3家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,保税区市场监管局)。
3.人力资源
重点任务:聚焦实体经济发展,精准连接人力资源供应链与需求链,着力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全产业链,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载体平台建设,实施“互联网+”人力资源服务行动,推进人力资源线上产业园建设。推进灵活就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,培育张家港特色人力资源服务品牌,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。发挥人才一号母基金、沙洲科创C基金等组合效应,放大“科技创新研修院”品牌影响力,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人才企业标杆。
2025目标:累计打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0个,促进人才引育精准高效,力争实现人才引育新突破(牵头单位:市委人才办、市教育局、市人社局)。